
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、治国之要。刘书记,对于我们拥有7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来说,未来五年,我县农业发展是如何规划的?
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,农业发展是基础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
未来五年,我县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:紧扣五区并建总抓手,推进全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、向现代化迈进,实现农业发展新跨越。
按照现代农业“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”的发展要求,我们制定了全县6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,其主要目标是: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,巩固全国“产粮大县”地位,全县水稻种植总面积稳定在56.4万亩以上,总产在22.8万吨以上。
二是5年内新开永兴冰糖橙标准化基地1.5万亩,总面积达17.5万亩,同时打造5个以上有海关备案,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优质示范供应基地。
三是5年内培育一批生猪生产龙头企业,达到年出栏生猪150万头、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猪100万头以上。四是5年内培育1-2家蔬菜产销龙头企业,打造4个以上有海关备案、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“湘江源”品牌授牌基地,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17.3万亩。
五是建立永久烟田保护制度,划定12万亩永久烟田范围,其中核心面积7.5万亩,努力打造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。六是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67万亩,改造油茶低产林10万亩,建成大型油茶综合处理加工企业1家。
突出农业品牌化,打造高品质、有口碑的农业“金字招牌”。那今后怎么实施品牌强农战略,提升农业效益、增加农民收入?
当前,农产品卖难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。我认为,要解决这一问题,一方面要注重品牌的打造,另一方面要注重平台的搭建。
多年来,我县已形成“永兴冰糖橙”、“青山垅红米”、 “中苞红球”等一系列农业产业公用品牌。下一阶段,我们将着力整合青山垅、金鲤鱼等大米品牌,成立永兴优质稻区域公共品牌;整合“泰宇”、“金陵乡”等油茶品牌,创建全县油茶公用品牌;积极培育“湘江源”蔬菜区域品牌;加大农业品牌推介力度,支持县内农产品参加国家、省、市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和产销对接会,提升永兴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在农产品销售平台的搭建上,我们主要是建好三个平台。一是建好线下实体平台。建立县级农产品展示与交易中心,免费为全县优势特色农产品进行展示。
二是建好线上网络销售平台。整合全县益农信息服务站、电商服务网点、供销服务网点等平台,引导县内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发展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,同时,我们将建设一个全县农产品信息大数据平台,促进农产品销售。
三是建好农业产业园区。规划建设一个集农产品加工、仓储、物流、交易、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。
未来,我县将组建六大特色农业产业联合体。这种融合发展的新农业模式,将给我县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带来什么红利?
农业产业涉及到种养加多领域,产加销多环节,实现农业现代化,就必须以产业化运作的方式,把农业产业的各领域、各环节有机衔接起来。因此,我们提出了以“协会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运作模式,构建6大产业联合体的新举措。
一是以高泽农业、高峰米业、家兴米业、金鲤鱼米业等生产加工企业和全程机械化、统防统治等服务组织为主,构建全县优质稻产业联合体;
二是以华大、兴邦、瑞丰、金果果等企业为主,构建永兴冰糖橙产业联合体;
三是以舜德蔬菜、军家桥蔬菜、金泉冷链物流等企业为主,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;四是以德康、正大、温氏、新五丰等集团公司为主,构建生猪产业联合体;
五是以源和油茶、泰宇油茶等企业为主,构建油茶产业联合体;
六是以浓香型优质烟为主,构建烤烟产业联合体。引导联合体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“利益联结、合同制约、风险保障”机制,鼓励他们承接技术培训、标准推广、品牌建设、海关备案、对接大市场、承接大订单等公共服务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,实现企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“双赢”格局。
责编:何文静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